傅涛:环境产业3.0时代的技术创新
“我将创新分成四类,商业模式创新、产品创新、流程创新、技术创新。近年来,随着我们环境产业迅速发展,以及环境需求的迅速提升,我们需要开始思考技术创新。”8月22日,在2017(第九届)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,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、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他对环境产业3.0时代中技术创新的思考。
来源:中国水网 作者: 李艳茹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n05409m9xun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在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、E20研究院院长傅涛的逻辑体系中,环境产业3.0时代是环保产业参与者实现共赢的阶段,环保产业将成为政府创造就业、创造利润、创造GDP的产业。为深入探讨环境产业走向,在2017(第九届)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,傅涛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他对环境产业3.0时代中技术创新的思考。
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、E20研究院院长傅涛
本文内容根据现场发言内容整理,未经本人审阅。
我将创新分成四类,商业模式创新、产品创新、流程创新、技术创新。近年来,随着我们环境产业迅速发展,以及环境需求的迅速提升,我们需要开始思考技术创新。
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说到技术创新,我认为,一个技术从研发开始到实现真正的规模化、再占领市场,需要经历五个过程。
第一个环节是技术突破。毫无疑问,技术突破是科学家的事情,是高等院校、中科院、高级技术专家的事情。他们可能是在国外得到了启发,可能在理论技术上获得了突破,这些突破是技术创新的起点。
第二个环节是工程化。技术突破之后,是否能够在大规模工程中应用?这就需要将接力棒交到设计院、工程师、设计师的手中,他们是这个环节的主要力量。工程化要有一定的规模,有一定的可呈现性。在计划经济时代,政府作为投资主体,工程化是重点,很多人把工程化当作了产业化。
第三个环节是产业化。工程化的落地并不意味着产业化,产业化的本质是标准的连续生产。离开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,生产线还能照常运转。我们需要具备让流水线产品不变形的能力,无需一对一的检查。环保领域大部分科研没有做到产业化。
第四个环节是市场化。市场的本质是竞争,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竞争力,产品要卖得出去。如果产品做出来后成本太高,就不是市场化。市场化的第一棒主力是企业家,没有企业家,产业就只停留在工程化生产阶段。
第五个环节是资本化。再往前走,企业还需要被资本读懂、用资本放大,需要踏入资本的体系里面,进行资产对价,实现资产的证券化,在资本市场进行流通。
从技术到资本化的整个过程,我们称之为“基于产业内生性的技术创新”,至少需要八到十年才能够完成,基本只有1%的科学家能够走完这个行程,他需要懂工程、懂市场、懂制造业,还需要懂资本。只有科学家少数人,可以通过不断学习,从研发开始,突破一个个障碍成为企业家。因此完成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一般都需要接力
环境产业的升级回头再看我们的环境产业。原来的环保市场处于计划投资时代,城市政府、事业单位、排水处等需要做市政工程,所以有了环保业务。但政府做工程效率不够高,钱不够多,所以需要将环境事业外部化,这就形成了产业。我们外部化设备,有了制造业;外部化运营,有了服务公司;外部化环境质量,就有了考量环境质量的公司。尽管产业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,但到现在仍然很脆弱,虽然号称几万亿市场,但真正实现产业流通,形成品牌化、规模化的企业很少。
在发展过程中,环境产业经过了几次升级,可分成三个阶段:早期环保产业就是为政府做部分点的处理工作,比如将COD从300降到50就算完成任务,我们将这样的点状服务称之为“环保产业1.0时代”,这个时代的核心标准的达标排放即可,别人要求降到50,你要是做到30就没有竞争力。早期供不应求,大家过得很舒服。但企业之间比的是成本,供大于求时,难免走上恶性竞争。
随着单元竞争时代的过去,我们进入了2.0时代。2.0时代的标志是水十条、气十条、土壤十条的发布。这三个“十条”无一不是要求环境效果,很多指标不是数字指标,而是感知和生物指标,要达到让老百姓和政府能够感知到的环境效果。这个时代考量的是企业的系统服务,甲方已经不止要把污水处理干净,还要把河道变清,实现“可渔、可游、可猎”。在此情况下,单点的最优已经无法打动甲方,供给也相对需要发生变化。目前,环境产业正在进入或已经局部进入了2.0时代,越来越多的服务开始面向效果。
其实,环境3.0时代的序幕也已经拉开,环保产业不再是甲方的成本中心,而要为甲方创造价值。3.0时代的标志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环保不再是一个花甲方钱的产业,而是产生溢出价值,从污水处理综合体走向山水林田湖的统一,可衡量,可捕捉,并对价到商业模式中去。
在这三个产业阶段中,技术的价值是不同的。在单元服务时代,企业刚刚达标的时候最理想、最便宜,只有稳定运营、不出现恶性事故即可,谁的成本低、谁的关系好,就能拿到好项目。在这个背景之下,技术被弱化,相对来说投资的比重更大。
进入2.0时代后,如何实现技术最优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3.0时代对技术要求更深,需要技术深入到用户的供应链里面。如在市政领域,需要技术渗透到雨水来源、饮水来源、工业结构,甚至渗透到城市地理、气候中。因为真正懂甲方的产业,才能创造价值。
不得不面对的外部大势如何把握技术创新的未来,是我们今天谈的话题。在谈这个主题之前,我们不得不关注外部大势对环境的影响。有四个方面的影响需要我们注意。
一是国际化。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,技术、资金,人才,都在全球一盘棋之下。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一个中心。技术方面,早期国内的环保企业基本都是跟踪国外的技术,或代理国外的项目。业内有25年以上历史的公司,早期一定是代理国外设备起家的。后来,代理技术、模仿技术逐渐变成了直接买国外的技术,再到购买国际技术公司的股权。目前,这个体系越来越健全,越来越发达。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到来,行业已经不是在一个封闭体系里看待技术来源,而是可以用资本的手段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这方面的权重会越来越大。
二是跨界。当前,很多的高新技术扑面而来,纳米技术、化工技术等等。我们不是传统的给排水行业,也不是传统的市政工程设计行业,而是需要更多地接受跨行业技术的导入,与跨界技术进行更好地融合,或许能够为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。如我们的膜技术就来自于材料科学,但充分应用到了环保产业中。
三是资本化。技术正在成为资本的要素,而资本在加速技术的进程。企业里如果有千人计划的人员或者真正工作的院士,那么企业的估值一定会高。企业应充分挖掘技术的资本动力,而不仅是依靠国家拨款。
四是互联网化。互联网的发展,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也在极大地改变技术创新的轨迹。以前的技术都是基于中央控制,现在则是万物互联,甚至技术研发都基于用户大数据的反馈。在系统化革命之下,很难用一个中央控制的理念,把系统做到最优,但是互联网的发展,让每一个用户、每一个设备、每一秒的动作,都成为大数据的来源,让系统化的技术集成成为可能。这可能是环境领域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这四点外部环境的变化,在改变让技术创新的传统模式,已经不能给出超过5年的创新周期。
环境技术创新的几点趋势通过上述环境产业发展及外部大势的变化,可以看到环境技术创新的几点趋势。
过程化
以前的环保,都是做末端的。甲方把污水、垃圾送来,企业用各种技术完成无害化、减量化、稳定化,俗称“老三化”。现在发生了变化,技术开始深入介入生产过程。如稀土化工废水,有七八个车间,早期不处理就会通过污水管排混合放到下游。但每一个车间的污水只有一两种污染物,合起来之后的污水什么物质都有,极其难处理。如果分七八个环节,可以发现水的处理非常多样化,每一种都可以做到零排放,有一部分需要花钱,还有一部分不用花钱,因为提纯成本很低,提出的化学物质可以成为资源弥补成本。这种情况下,环境处理就要从末端走向了过程化。
系统化
“八五”期间有一个水处理科研项目,一级强化处理号称国际先进水平,但后来有人投诉,说那个产生的污泥量巨大,污泥无法处理,极大的增加了工作强度。水处理过程是国际先进水平,但是放眼整个厂,水平就很差。这提示了我们,一个点的先进不代表一个系统的先进。现在,我们的系统越来越大,需要将很多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虑,可能需要从城市、流域、山水林田湖等,甚至生态文明的整体角度来考虑。从这个结构来看,可能好和坏瞬时之间就会倒换,最先进变成最差的,最差的变成最先进。这个系统化的层次在哪里设定?我觉得需要从甲方出发,在系统思维下进行创新。
小众化
中国是世界工厂,我们擅长大众化,通过批量生产把产品做到白菜价;现在我们需要小众化,去满足一些人群的特定需求。小众化并非个性化,小众也是众。如矿泉水是大众产品,给三高人群喝的矿泉水就是小众产品,给三高人群晚上喝的矿泉水、给三高人群晚上吃药的时候喝的矿泉水,是更小众的产品;马桶是大众产品,但说静音马桶,就是专门给老年人或神经衰弱人群的小众产品。未来的技术市场是小众化的市场,企业要区分客户,找到属于自己的的小众市场。
整合化
技术创新的原点不能是技术突破,应当是用户的创新需要。华为是典型的客户导向创新企业,我认为未来环境技术的思路就是整合,整合化的思路是问题导向、用户导向,为客户创造价值。创新的本质就是为新特定用户创造新价值。技术突破是入口,用它来带动技术发展。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出口。
谢谢大家!
【附】现场问答
提问:作为一个企业,除了追求客户问题导向,需求导向,企业需要什么特色?谢谢。
傅涛:企业是连接客户和供给最重要的纽带。我认为未来环境产业大部分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。虽然国家拔了巨大的科研经费,真正为客户创造巨大价值的科研,一定是企业主导,企业最懂客户。我们有一个创新八步法的课程,讲如何在特定客户当中,找到属于你的小众客户,挖掘他的痛点,围绕他的痛点,设计方案。对于企业家来说,技术就是需要用来解决特定客户特定问题的工具。
提问:我注意到现在咱们很多央企,包括上市企业,在进入一些大的环保领域。但是在目前的中国,大部分的环保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为主。对于大部分中小型的环保企业,在这种资本密集型的这种当前环境下,我们该怎么去生存?第二个问题,我是做活性炭的,活性炭行业在水处理未来的市场前景您是怎么看的?
傅涛:第一个问题,在特定的需求之下,央企大资本是有优势的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,你不能指望央企漏了一个项目让你拿到,那样中小企业都活不下去。而是找到你的客户群,找到央企无法干的活,一个特殊的用户群体。我以前分析过,在环保领域,有60%的需求没有被释放,大家都在做大众市场,给中小企业留下的就是小众市场。第二个问题,每一个技术,都有自己的用户群体,我无法回答你,你们公司的活性炭在水处理空间里面有多大,因为水处理市场对你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,市场太大了。只能说,活性炭在哪一种特定条件下水处理中的空间,比如活性炭在钢铁工业水处理中的空间,这才能是对你有商业价值的回答。
直击现场!“2017(第九届)上海水业热点论坛”更多精彩内容,可点击中国水网首页相关专题观看。
8月25日,“2017(第五届)上海垃圾热点论坛”也将在上海开幕,报名及详情请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获取。
近期热文链接